有个成语叫鹦鹉学舌。而事实上是除了鹦鹉,会学人话的鸟儿也不少。八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八哥在古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别称—鸲鹆qúyù。要是不标拼音,我也最开始真不认识。古代对于鸟类特别喜欢造一点稀奇古怪的生僻字。
自古以来,八哥这种鸟就是巧嘴学舌为名。它们自古就是王孙公子、达官贵人、地主老财的笼中之物。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都有着一只鹦鹉或是八哥在笼子里鹦鹉学舌,但多多少少学上一句“恭喜发财”。
在不少古代人的笔记里就有相关的记载。《燕京杂记》记载:京师人多养雀,街上闲行者有臂鹰者,有笼百舌者,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鸟使其上者,游手无事,出入必携。每一茶坊,定有数竿插于栏外,其鸟有值数十金者。
01八哥为什么会学说话呢?
八哥会学说话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?八哥既能够学人说话,也能够学习其它鸟类的叫声。八哥学习语言的能力和刚上小学的儿童水平差不多,但是要让它们学会人话啊,还要费一番功夫,必须要挑选幼鸟,从小培养起来。其实八哥并不真的会说话,其实是模仿而已。就像模仿其它鸟儿叫声一样,八哥对人的语言也仅仅是模仿而已,因此不但是中文各种语言,就连各种外文,都能学的是模式样。而且八哥学说话很诚实,基本是教一句会一句,既不会添油加醋,也不会画蛇添足。
02为什么叫八哥呢?
可能有小朋友要问八哥,为什么叫八哥呢?而不是六哥,七哥,偏偏叫个八哥,而实际情况就是八哥的全身羽毛都是黑色,只有在两侧翅膀的下面和尾尖是白色。在飞翔的时候,一眼望过去,就像汉字里的八。至于那个哥是因为它鼻毛上的一撮帅气的小胡子。算得上是鸟类里面的公子哥了。
02八哥住哪儿呢?
它们喜欢住哪儿呢?八哥有两派,一派是喜欢把自己的房子搬进树洞里,而另外一种就是把这房子盖在大树的顶端,盖露天的巢。据说这两种八哥习性还有点不一样。两种还是有点区别的。
02那八哥吃什么了?
其实和啄木鸟差不多,八哥吃虫子也是一把好手,你只要看它弯弯的尖嘴就可以想象一下八哥的嘴伸进虫孔里,把虫子掏出来的那个场景,同时那个尖尖的嘴巴也很适合把虫子紧紧的勾住。八哥在自然界里除了虫子,在冬天没没有虫子可吃的时候,它只能吃一些樟树和冬青的种子,味道不好,果肉也很薄,但正是。它们的食用仅仅消化掉外面的一层果肉,而种子却伴随着它的排泄物落到了地上,而那些种子也借助这个途径传播向了远方。
在舟山,黑色的鸟儿最常见的就两种,一种就是八哥了,还有种就是乌鸫。它们在树上的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们鼻子上神气活现的一撮小胡子,这么一说,你是不是对于这个我们身边最长的鸟儿有所了解了呢?
作者介绍
陈斌
陈斌,浙江舟山人,硕士,现为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级工程师,舟山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秘书长,舟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,定海区作协会员。发表过36篇论文,篇科普文,近年参与发表专著2部,科普独著1部。主持或参与省市科技项目十余项,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、浙江科技兴林奖、浙江省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、舟山市科技进步奖、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20次,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14项,获得浙江省林业科技标兵、浙江省优秀林技推广员、舟山市科普先进个人、舟山市优秀科普作家等荣誉称号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